殡葬资讯
殡葬相关政策、法规、资讯、新闻信息
苗族殡葬习俗
2023-03-07

苗族殡葬的程序

  报丧

  苗族死人实行上葬。成年人死亡,用衫树棺木碱尸,未成年小孩夭折,用木匣掩埋。正常去世老人,落气时要烧“落气钱”,同时要放三炮火,俗叫“启程炮”。用桃树叶或水菖蒲烧水洗澡,穿寿衣上柳床,然度入棺。

  守灵

  棺木放在堂屋正中央,全家举哀,戴孝帕,大门贴上“当大事”字样,晚上请道士“打绕棺”、念经,停柩三至七日,上山安葬。

  择日

  有的要择“吉日”,看哪无忌讳才扶柩入土。灵柩上山要由死者娘舅家找一个年纪大的人,身缠 二、三丈白布提着稻草把在前面引路,孝子孝孙也要头戴孝帕,手执香纸,撇纸钱,抬丧不走弯路,逢山翻山,遇水涉水,甚至践踏庄稼也不计较。

  下葬

  到坟地棺木入穴后,由孝子亲手持锄连挖三锄,连呼死者三声,然后众人才动手埋葬。送葬人一律耍回孝家,孝家门外放有一碗水泡饭,每人千拈儿粒,放在嘴边吹散,才能进屋。对非正常死亡的人,不论老幼,不能停尸屋内,多数不择日子,随死随埋,丧事草率。

  苗族葬礼上的打戛仪式

  纳雍苗族凡有老人寿终过世都必定要以牛、羊、猪、鸡交牲祭祀。这种习俗源于古代传说和历史遗俗。据任防《述异记》卷上载,苗族先民著名的部落首领蚩尤被古代民间描述成牛的模样,“俗云 ( 蚩尤 ) 人身牛蹄……秦汉间说:蚩尤耳鬓如剑戟,头上有角。”这证明牛和苗族先民有特殊关系。《路史·后记四·蚩尤传》又说,蚩尤死后,“祭蚩尤不用牛头”,证明历史上都有以牛祭祀的习俗。普遍的说法是,一是古礼古俗,代代遗传;二是人在生之时,以牛耕作,饲养有家禽家畜,过世之后是到另一世界 ( 阴间 ) ,要备齐他在“阴间”需要的物品,才好一起去。打戛,即打牛 ( 杀牛祭祀 ) ,是苗族丧葬习俗中最浓烈、隆重的仪式。

  筹办丧事组建丧葬管事班子

  首先由死者的家属、家族长辈和寨老商议“做戛”的具体事项,确定管事班子成员,设总管事 1 人,副管事 1 ~ 2 人,服务人员若干人,分内管事和外管事两组。内管事主要负责丧事期间财物的备办、钱粮的收支、伙食的安排等;外管事主要负责外客的通知、接待、用餐吃饭的部署、餐具的筹措、归还等,还通知亲友奔丧。

  凡死者的亲戚,尤其作为主客的娘舅或姑妈 ( 即男死,姑妈是主客;女死,娘舅是主客 ) 和女婿。通知“主客”有一套特定的礼规,如姑妈过世,去舅家报丧的人要带上一壶 (1 斤 ) 酒。快到家时,要在路旁插上一根树枝 ( 象征死者亡灵 ) 并交待在此等候。到舅家门口,经舅家以醋坛 ( 以烧红的炭置于水中 ) 净身后方能入屋。此时请舅坐好,去者以跪拜礼把酒递上后说:“××家××老人已去世,叫我来报信,请于×日前往奔丧。”听完报丧后,舅家要杀一只鸡接待。鸡肉熟后,舀好饭、肉,请报丧者先入席。来者就到门外的一张小凳子上摆上饭、肉,并找来一个棒槌 ( 捶草棒 ) 立于小凳边,象征死者亡灵。然后口念供词,先供奉舅家去世的祖辈,再供奉死者亡灵。供毕即回屋内共餐。后返回孝家,并将原插路旁的树枝拔掉,表示死者亡灵已随返其家。

  备办做戛必须的法器

  棺木灵柩停于堂屋后,用一把弩挂在堂屋左边或右边壁头上 ( 男左女右 ) ,砍数根 ( 男八女六 ) 长约 3 尺、大指头般粗的茨竹 ( 有的用竹子 ) 放在大门背后 ( 男左女右 ) ,另砍一根薛刀把粗长约 4 尺左右的木棒,在顶部套上一把尖刀后,放在棺木后边 ( 这些弓弩、刀棍是给死者护身防兽的象征物,要在抬丧出门至戛房前,全部由孝家或亲朋年轻人拿着转戛直到出丧至戛房途中才将竹棍丢掉,刀弩则带入戛房。要扎纸马一匹、纸伞一把。要用一只开卦鸡,一只盖钵鸡。开卦鸡作制作卦等法器用,盖钵鸡作整个丧葬时期供奉之用。

  法器的制作程序是:预先砍来一根茨竹或竹子,断做三半节,根部一节长约 2 尺,作制做指路法器;中间一节约长 2 寸,作制做供奉法器——卦;巅上一节约长 3 尺,作随灵柩法器,插于坟上。首先是制卦,把做卦的茨竹破为两片,一端削成尖面斜口,祭师手拿一只小雌鸡捏死 ( 口念祭语 ) 并斟酒奠于地下后,卦即做成。其次是指路法器的制作,把茨竹从中间划破 ( 半节 ) 成两半,在破开处卡上一只火麻丝和一个骨头,祭师右手握竹根未破的一节,左手把一只公鸡捏 ( 颈 ) 死,口念专用指路词,随后把竹子从鸡的屁股 ( 肛门 ) 穿入,直达鸡嘴穿出即可。三是随灵法器,仍然把竹子从中间划成两片,留一半不划,用数绺火麻丝 ( 男九女七 ) 剪成 3 寸长许,卡在划破处后放在棺木边,待安葬完后,插在坟头上。还有作供奉用的盖钵鸡和饭的制作。由祭师用手捏死一只公鸡,除毛去肚后,把整鸡和鸡肝煮熟,放于木钵里,还要做一锅手捏九把米做的饭放于钵底,鸡和饭都摆放在灵柩边的桌子上,由祭师每次供奉亡灵之用。

  请鼓和接鼓

  做戛非吊大鼓不成。大鼓,有转寨鼓和守家鼓两种。转寨鼓。就是谁家办丧事鼓就存放他家,别户遇丧才去接鼓;守家鼓则由一户专门存放,谁家办丧事用过后都要送回原处。请鼓接鼓都有一套固有的仪式。谁家办丧,就派去 3 人 ( 有 1 人吹芦笙 ) 提 1 斤酒到存鼓人家,对主人说明来意,主人把酒奠鼓并交待一番,才放下挂着的鼓交请鼓人 ( 鼓绝对不能着地 ) ,请鼓人把衣服盖在鼓上后才背鼓上路。一路上,鼓声、笙声相随不断,背入孝家,吊挂在堂屋中柱上。

  吊鼓、正戛

  大鼓吊挂好后,进入正戛仪式,开始了正式的祭祀活动。祭祀活动从始至终都由族中的祭师 ( 一般称作鬼师 ) 主持。各宗族的鬼师是一代一代地言传身教的。他不仅熟悉本宗族丧葬程序和礼份,对其他不同宗族的规矩也略知一二。还要了解本宗族 5 代以上人员的分布、生卒龙脉及过世祖辈的名字。这样,在祭祀每位寿终的人时才好指名供奉和交待。

  苗族葬礼接客和指路

  接客

  正戛那天,众亲友陆续前来。特别是娘舅 ( 或姑妈 ) 前来祭奠时,孝家要在路口边铺上一个竹垫,上呈三角形,放上三个草团,草团中间放上三个熄灭的柴火,旁边摆三杯酒,还有一副竹卦,并请一能说会道的管事恭候。娘舅 ( 或姑妈 ) 家也请人领队代言。当客人一行来到竹垫边,管事先斟酒给每个客人喝,然后主客家请来的代言人用比喻的方式唱问竹卦是否准备好。管事也用同样方式一一作了回答。代言人拿起竹卦,唱着朝后奠三杯酒给死者及其三代祖宗后,向三个方向踢掉柴堆,客人哭进灵堂。孝家跪在堂前迎接并扶客人一同入堂。外管事则预先安排了一户人家供孝家主客住宿。如有死者的女婿牵有牛或猪、羊来祭奠,则自己找管事并要一一讲清楚方可收下,参加祭奠仪式也要请示管事同意,有的甚至亲生女儿、女婿的哭诉,也要得到同意。但阳长、百兴、乐治等一带没有此规矩,要是岳父母任何一人过世,作为女婿家,一定要拉牛来做戛,至少也要背猪、抱鸡来祭奠,其哭诉之真诚、留念令人泪下。

  指路

  一般是在正戛的当天下午即举行开路 ( 指路 ) 仪式,有的地方则是在办完丧事,起山前才开路。指路一般都由专门的人念词主持。有专门的指路词语,一般是从死者火边指向东方。指路师一手拿着指路法器,一手捏着一只指路公鸡,口中念道:“……巅巅做你的穿处 ( 指穿鸡处 ) ,中间供你杵手,下边做你的路标……”,每念一段,就用竹竿敲一下棺木,念完后把鸡捏死,将指路的法器穿鸡 ( 指路鸡在出丧时丢在山上,孝家不能吃,但别的人家可吃 ) 。


自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其用途仅限内部交流;感

川公网安备51011202000231号